学术传真 首页 >学术传真 >

杜泽逊教授谈《周易·系辞》晋韩康伯注之“况”字

发布时间:2020-03-24 16:19:00

3月19日,文学院院长、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杜泽逊主讲“新杏坛”,作了题为“释《周易·系辞》晋韩康伯注之‘况’字”的线上讲座。本次讲座以腾讯会议为媒介,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直播,校内外与会人数总计200余人。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剑锋教授主持,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萌在现场带队值守,学院研究生会随时保持线上响应,以保障讲座顺利进行。

讲座由杜泽逊教授投屏并进行同步讲解,一共分为三个部分。在第一部分,杜泽逊教授向大家详细展示了《周易·系辞》中韩康伯注使用“况”字的13个实例,并列举了“况”字在《汉语大字典》中的9种含义,指出字典中“况”字的9种解释与之前所列举的13例并不能完全对应,“况”字应有特殊的含义和功能。在第二部分,杜泽逊教授解释了“况”字的特殊含义和功能。通过异文对勘,他发现韩康伯注中的“形而上者况之道,形而下者况之器”和《周易·系辞上》中的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意思相同,由此逐步推论“况”是“谓”的意思,发现了一种新的训诂体例。最后,杜泽逊教授依据发现的训诂体例深入辨析了元代、明代版本中对“况”字的误改和误释现象,得出了令人信服的判断,解决了长期以来难成定论的相关异文问题。

在提问环节,同学们利用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有序提问,问题角度新颖、引人深思。杜泽逊教授耐心回答了问题,并倡导大家积极发言和讨论。最后,李剑锋教授对讲座作了言简意赅的点评。



上一篇:《大众日报》理论版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亮教授理论文章
下一篇:机械学院刘战强教授作“加工表面的形成与表征”前沿讲座

版权所有 © 《民俗研究》编辑部   备案序号:鲁ICP备0500195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