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传真 首页 >学术传真 >

课程思政红为底,绿色制造敢为先——机械学院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实践

发布时间:2020-11-27 09:25:00

编者按: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,为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、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。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,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,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,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应然选择。为此,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秉持“全面思政教育、立体思政教育、创新思政教育”的理念,启动“研究生课程思政”专项计划,以“课程思政”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,通过六大类课程思政立项探索,在课堂教学、专业建设、实践环节等各方面,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。为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,研究生院和学校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“研·课程思政”系列报道,选取有关单位在推进“研究生课程思政”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思考、特色做法、典型案例,予以发布,以资借鉴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、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奠定坚实基础。

近年来,机械学院构筑“红”为底色的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,积极探索专业课育人新模式。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课程获得山东大学“研究生课程思政”专项计划立项重点项目的资助,其作为机械学院打造的“红色”课程思政研究生示范课程,从教学团队、教学组织、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、实践教学、教学展示等环节全面发挥示范作用。

\

强筋骨:强化教学体系建设,红色基因在绿色制造中传承

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,教学改革的首要研究内容即是按照“课程思政”新的教学理念对已有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。学院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,将思政教学内容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,综合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的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内涵,并结合以往授课的实际经验,设定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专业课思政教育教学目标,体现思政教学内涵。该课程的设计以“绿”为特色,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节能环保、生态文明教育,推进机械学院研究生生态文明教育全覆盖;同时以“红”为底色,传承红色基因,组织学生参观潍柴、济南重工等知名国企,让学生领略大国重器,使民族自豪感、爱国主义环绕课堂。

\

走新路:让课程教师挑起“思政担”,着力提升课程思政质效

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理论教学的结合要避免突兀与生硬,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秉承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教学原则,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。一方面不能摒弃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,将所有的专业课程教学改变成思想政治课堂;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,将思政教学内容突兀地加入到正常的教学过程当中。

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,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推敲之后,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设计,探索出工程类理论专业课程进行“课程思政”改革的有效途径:一是明确制造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内核融合;二是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教学与“研究生课程思政”的内容融合;三是教学案例与思政教育的实践融合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,让课程团队教师挑起“思政担”,让课程上出“思政味”。

验成果:完善课程考核方案,为学生发展领航掌舵

无考核的教学效果如无果之树。因此,课程对学生思想教育水平进行考核并具体量化。《绿色制造与再制造》课程考核中,以前团队项目、文献回顾部分占比30%,增加课程思政模块的考核后,团队项目、文献回顾、思政融合的成绩占比达到40%。课程思政考核模块包括法律法规和学术道德等,通过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文献整理、论文写作等方式,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是否知法懂法、是否树立正确的工程技术观和价值观、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。

近年来,机械学院着力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建设工作和课程思政建设,发挥授课教师在道德品质、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的模范作用。授课教师作为研究生导师,以身作则,课上讲授专业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,课下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,课程教学团队分工协作,提高研究生教学成效,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研究生科研水平和道德素质不断增强。



上一篇:《人民论坛》刊发山大郑敬斌教授理论文章
下一篇: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马文啸:征服每座高峰 点亮每片星空

版权所有 © 《民俗研究》编辑部   备案序号:鲁ICP备05001952号